过零丁洋
作者:王恭 朝代:明朝诗人
- 过零丁洋原文:
- 报国无门空自怨,济时有策从谁吐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
红深绿暗径相交,抱暖含芳披紫袍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风蒲猎猎小池塘过雨荷花满院香
不知马骨伤寒水,惟见龙城起暮云
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
绿阴青子老溪桥羞见东邻娇小
池边钓女日相随,妆成照影竟来窥
- 过零丁洋拼音解读:
- bào guó wú mén kōng zì yuàn,jì shí yǒu cè cóng shuí tǔ
shān hé pò suì fēng piāo xù,shēn shì fú chén yǔ dǎ píng。
què xià shuǐ jīng lián,líng lóng wàng qiū yuè
shuí jiā qiū yuàn wú fēng rù hé chǔ qiū chuāng wú yǔ shēng
hóng shēn lǜ àn jìng xiāng jiāo,bào nuǎn hán fāng pī zǐ páo
xīn kǔ zāo féng qǐ yī jīng,gān gē liáo luò sì zhōu xīng。
huáng kǒng tān tóu shuō huáng kǒng,líng dīng yáng lǐ tàn líng dīng。
zuó bié jīn yǐ chūn,bìn sī shēng jǐ lǚ
rén shēng zì gǔ shuí wú sǐ?liú qǔ dān xīn zhào hàn qīng。
fēng pú liè liè xiǎo chí táng guò yǔ hé huā mǎn yuàn xiāng
bù zhī mǎ gǔ shāng hán shuǐ,wéi jiàn lóng chéng qǐ mù yún
shāng gāo huái yuǎn jǐ shí qióng wú wù shì qíng nóng
lǜ yīn qīng zǐ lǎo xī qiáo xiū jiàn dōng lín jiāo xiǎo
chí biān diào nǚ rì xiāng suí,zhuāng chéng zhào yǐng jìng lái kuī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 开路神金刚神遇到开路神,羡慕地说:“我和你一样高大,却不如你吃得好,穿得好。”开路神回答说:“阿哥您不知道,我只图些口腹的享受。如果论穿着,完全不行,剥去一层遮羞皮,浑身就都是篾片
李吉甫字弘宪,是赵郡人。父亲李栖筠在代宗朝担任御史大夫,当时的名声很大,国史上有他的传记。李吉甫年轻时好学,能够写文章。二十七岁时任太常博士,学识渊博,见闻多,尤其精通本朝的掌故和
烈宗孝武皇帝上之下太元八年(癸未、383) 晋纪二十七晋孝武帝太元八年(癸未,公元383年) [1]春,正月,秦吕光发长安,以鄯善王休密驮、车师前部王弥为向导。 [1]春季,
这首诗应该是陆游的绝笔。他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贵族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因此他特地写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从这里我们可以领会到
这是一首题画之作,诗人看了六幅描写南朝史事的彩绘,有感于心,挥笔题下了这首诗。画家是什么人,已不可考。他画的是南朝六代(东吴、东晋、宋、齐、梁、陈)的故事,因为六代均建都于金陵。这
相关赏析
- 本诗于淳熙三年(1176)四月作于成都。诗人被免去参议官后之后,移居成都城西南的浣花村,一病就是二十多天,病愈后写了此诗,共二首,这里选的是第一首。这首诗从衰病起笔,以挑灯夜读《出
齐王下开运二年(乙巳、945)后晋纪六后晋齐王开运二年(乙巳,公元945年) [1]八月,甲子朔,日有食之。 [1]八月,甲子朔(初一),出现日食。 [2]丙寅,右仆射兼中书
明朝天顺年间,明英宗爱好搜集奇珍异宝。有宦官说,宣德年间,朝廷曾派遣三保太监出使西洋,得到无数的珍奇宝物。于是英宗就命宦官到兵部,查看三保下西洋之时的航海路线。当时刘大夏任兵部
萧明,兰陵人,梁武帝长兄长沙王萧懿的儿子。在当朝,很为梁武帝所亲爱。年轻时历任显要的职务,封为演阳侯。太清年间,让他任豫州刺史。梁主已经接纳了侯景,诏令萧明率领水陆诸军奔向彭城,谋
这是一首怀乡思归的抒情诗。全诗情感是复杂的。诗人既羡慕田园生活,有意归隐,但又想求官做事,以展鸿图。这种矛盾,就构成了诗的内容。“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这两句是写景。作者捕捉了
作者介绍
-
王恭
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