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好(有口号·九之一)
作者:冯云山 朝代:清朝诗人
- 安阳好(有口号·九之一)原文:
- 胜日佳时一醉同。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朝阳不再盛,白日忽西幽
安阳好,形胜魏西州。曼衍山河环故国,升平歌鼓沸高楼。和气镇飞浮。
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
每圆处即良宵,甚此夕偏饶,对歌临怨
竹影和诗瘦,梅花入梦香
楼头小妇鸣筝坐,遥见飞尘入建章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
江心云带蒲帆重,楼上风吹粉泪香
笼画陌,乔木几春秋。花外轩窗排远岫,竹间门巷带长流。风物更清幽。
- 安阳好(有口号·九之一)拼音解读:
- shèng rì jiā shí yī zuì tóng。
rén xué shǐ zhī dào,bù xué fēi zì rán
zhāo yáng bù zài shèng,bái rì hū xī yōu
ān yáng hǎo,xíng shèng wèi xī zhōu。màn yǎn shān hé huán gù guó,shēng píng gē gǔ fèi gāo lóu。hé qì zhèn fēi fú。
liú chūn bú zhù,fèi jǐn yīng ér yǔ
měi yuán chù jí liáng xiāo,shén cǐ xī piān ráo,duì gē lín yuàn
zhú yǐng hè shī shòu,méi huā rù mèng xiāng
lóu tóu xiǎo fù míng zhēng zuò,yáo jiàn fēi chén rù jiàn zhāng
hé rì guī jiā xǐ kè páo yín zì shēng diào,xīn zì xiāng shāo
wǔ gēng shū yù duàn,yī shù bì wú qíng
zhǐ píng shí zhěn zhú fāng chuáng,shǒu juàn pāo shū wǔ mèng zhǎng
jiāng xīn yún dài pú fān zhòng,lóu shàng fēng chuī fěn lèi xiāng
lóng huà mò,qiáo mù jǐ chūn qiū。huā wài xuān chuāng pái yuǎn xiù,zhú jiān mén xiàng dài cháng liú。fēng wù gèng qīng yōu。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 一个春雨绵绵的早晨,诗中的男主人公穿着白布夹衫,和衣怅卧。他的心中究竟隐藏着什么?究竟何以如此呢?诗在点明怅卧之后,用一句话作了概括的交待 :“白门寥落意多违 。”据南朝民歌《杨叛
这是一首恋情词,叙述一个“偷掷春心”的少女对远在他乡的恋人的怀念与忧思。这位少女的身分,词中虽有“青楼”字样,但据曹植《美女篇》“借问女何居,乃在城南端,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她
卢质,字子征,河南人。曾祖卢偲,曾任唐太原府祁县县尉,追赠为右仆射。祖父卢衍,唐刑部侍郎、太子宾客,追赠太保。父亲卢望,任唐尚书司勋郎中,追赠太子少傅。卢质小时聪慧过人,善于赋诗做
七年春季,穀伯绥、邓侯吾离来鲁国朝见。《春秋》记载他们的名字,是由于轻视他们。夏季,盟邑、向邑向郑国求和,不久又背叛郑国。秋季,郑军、齐军、卫军攻打盟邑、向邑。周桓王把盟邑、向邑的
在政治上,曹植是一位悲剧人物,然而政治上的悲剧客观上促成了他在诗歌创作上的卓越成就。曹植的创作以建安二十五年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诗歌主要是歌唱他的理想和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
相关赏析
- 毛滂精通音律,能自度曲。他的词“情韵特胜”,表现在“韵”上,则音韵和谐、节奏舒缓、琅琅上口。东堂词中就有不少毛滂自度曲如《惜分飞》、《武陵春》、《醉花阴》、《粉蝶儿》等,还有些经毛
○杨昭 元德太子杨昭,是炀帝的长子,生下来后,高祖就让把他养在后宫中。 三岁时,在玄武门抚弄石狮子,高祖与文献皇后到了那里。 高祖正患腰疼,举起手,搭在皇后肩上。 杨昭见了
虞卿对春串君说:“臣下听《春秋》上说,在安定的时候要考虑到危险,在危险的时候要思虑如何安定。如今楚王的年龄很大了,您的封地,是不可不及早确定的。替您考虑封地,莫如远离楚国的都城更好
上一章孟子回答万章,关于为诸侯做官的事,这一章里孟子又作了深入的探讨。做官,是人的一种理想,有的人想做官,有的人则想经商,还有的人想去从事其它各种各样的职业,所以,历来解释孟子这段
此词首句直出“恨”字,“千万”直贯下句“极”字,并点出原因在于行人远“在天涯”,满腔怨恨喷薄而出。“山月”三句写景,旨在以无情的山月、水风、落花和碧云,与“千万恨”、“心里事”的有
作者介绍
-
冯云山
冯云山(1822年~1852年),又名乙龙,号绍光。广东花县(今属广州市)禾落地村人。汉族客家人,原籍广东龙川县石灰窑村。自幼喜读经史、天文、地理,曾参加科举考试,后在村中设馆授徒,以塾师为业。后为太平天国运动初期的重要领袖之一,官封南王,七千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