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史亭二首
作者:徐弘祖 朝代:明朝诗人
- 修史亭二首原文:
- 春欲尽,日迟迟,牡丹时
篱落轻寒整顿新,雪晴步屣会诸邻。
君知否,是山西将种,曾系诗盟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少年已惯掷年光,时节催驱独不忙。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民感桑林雨,云施李靖龙
向浅洲远渚,亭亭清绝
爱向竹栏骑竹马,懒于金地聚金沙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今日无疑亦无病,前程无事扰医王。
自从南至歌风顶,始见人烟外有人。
- 修史亭二首拼音解读:
- chūn yù jǐn,rì chí chí,mǔ dān shí
lí luò qīng hán zhěng dùn xīn,xuě qíng bù xǐ huì zhū lín。
jūn zhī fǒu,shì shān xī jiāng zhǒng,céng xì shī méng
gāo shān ān kě yǎng,tú cǐ yī qīng fēn
shào nián yǐ guàn zhì nián guāng,shí jié cuī qū dú bù máng。
shān suí píng yě jǐn,jiāng rù dà huāng liú
fán shuāng jìn shì xīn tóu xuè,sǎ xiàng qiān fēng qiū yè dān
mín gǎn sāng lín yǔ,yún shī lǐ jìng lóng
xiàng qiǎn zhōu yuǎn zhǔ,tíng tíng qīng jué
ài xiàng zhú lán qí zhú mǎ,lǎn yú jīn dì jù jīn shā
shèng rì xún fāng sì shuǐ bīn,wú biān guāng jǐng yī shí xīn
hàn jiā jīng zhì mǎn yīn shān,bù qiǎn hú ér pǐ mǎ hái
jīn rì wú yí yì wú bìng,qián chéng wú shì rǎo yī wáng。
zì cóng nán zhì gē fēng dǐng,shǐ jiàn rén yān wài yǒu rén。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 金德淑是南宋旧宫人。她和王昭仪、汪元量都是宋亡后入元的三宫中人。公元1288年(元至元二十五年),汪元量因为道士而得南归。诸旧宫中人为其饯行,赋词相送。金德淑这首词即作于此时。这首
淑妃王氏,邠州人,家里以卖饼为生,面目俊美,号“花见羞”。年少时卖给梁将刘寻阝当侍儿,寻阝死,王氏无处可归。那时,明宗夏夫人死,正找适当的人,有人对安重诲讲到王氏,重诲告诉明宗纳为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注释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是我国著名
冯梦龙说:要肩负天下的大事,需要有足够的勇气,而可否胜任,则取决于智慧,这勇气和智慧,就称之为“胆智”。知道水会溺人却不被淹溺,知道火会灼人却不被烧灼,这样的躲开淹溺和烧灼
郑谷,字守愚,宜春(今袁州区)人,生于唐宣宗大中二年(公元848年),死于五代十国时的梁太祖开平三年(公元909年),享年61岁。郑谷的父亲郑史曾考中进士,在柳州当官时,与唐代著名
相关赏析
- ①此诗除《全唐诗》外,诸本皆不载,似非孟浩然所作。②帝里:京都。③据此句,知作诗时作者不在帝里。④茗:茶。按,饮茶之风,似始盛于中唐以后,盛唐时尚不多见。
初五日早餐后,辞别了丘、夏两人。走二里,仍然到了大路南面。十里,登上一座山岭,叫杨源岭。下了岭,东面有条大溪自南往北流,渡过溪走二里,为东界山铺,这里离开府城已经有二十里。从这里沿
本章亦与第二章的“不动心”相接,形成了首尾连贯相呼应的一篇大文章。伯夷对他瞧不起的人与事,无论面对什么样的高官厚禄,他不会动心。柳下惠从表面上看,似乎他很在意当官任职,然而他并不觉
十八日在张其远处吃饭。上午起身,从夏朗西面、嵩华山东面的小路往北绕行,五里后折向西,顺西华山的北面往西行,走十里,到富源。富源西边有三个石狮子盘踞在水口处。又往西二里为拢头,它是状
昏暗的树林中,草突然被风吹得摇摆不定,飒飒作响,将军以为野兽来了,连忙开弓射箭。天亮去寻找那只箭,已经深深地陷入石棱中。注释①塞下曲――古代歌曲名。这类作品多是描写边境风光和战
作者介绍
-
徐弘祖
徐霞客(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汉族,明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市)人。伟大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探险家。崇祯十年(1637)正月十九日,由赣入湘,从攸县进入今衡东县境,历时55天,先后游历了今衡阳市所辖的衡东、衡山、南岳、衡阳、衡南、常宁、祁东、耒阳各县(市)区,三进衡州府,饱览了衡州境内的秀美山水和人文大观,留下了描述衡州山川形胜、风土人情的15000余字的衡游日记。他对石鼓山和石鼓书院的详尽记述,为后人修复石鼓书院提供了一笔珍贵的史料。